首页 资讯 正文

甘肃:“八个方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体育正文 136 0

甘肃:“八个方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八个方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甘肃网6月4日(rì)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郑芸芸)6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相关(xiāngguān)人员介绍了2025年甘肃省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安排情况和2024年全省(quánshěng)生态环境状况。 记者了解到,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习近平(xíjìnpíng)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jiè)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zài)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fúwùdàjú),聚焦(jùjiāo)深入打(dǎ)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持续改善(gǎishàn)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筑牢(zhùláo)国家西部(xībù)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支撑美丽甘肃建设。 在(zài)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与2023年相比,呈现“一升、三平、四降”。优良天数(tiānshù)比例(bǐlì)上升,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平均(píngjūn)浓度(nóngdù)(nóngdù)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臭氧(O3)平均浓度及环境空气综合(zōnghé)质量指数下降。2025年1-4月,全省多项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比2024年减少(jiǎnshǎo)0.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同比2024年增加10天/次,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fāngmiàn),2024年(nián)全省74个(gè)国控地表水断面(duànmiàn)水质优良比例达98.6%,优于全国(90.4%)8.2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与(yǔ)2023年相比增加2.7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体。黄河、西北诸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质均为优,与2023年相比,水质状况(zhuàngkuàng)保持稳定。全省共设(gòngshè)地表水省界入境监测断面 21个、地表水省界出境监测断面19个,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biāozhǔn)。全省32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和106个县级城市饮用水源地中,4个地级水源地和7个县级水源地因地质本底影响出现水质超标外,所有水源水质均达标。 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nián)全省土壤污染风险(fēngxiǎn)得到基本管控,农用地(nóngyòngdì)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在声环境质量方面(fāngmiàn),2024年全省(quánshěng)14个地级城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huánjìngzàoshēng)平均等效声级为(wèi)52.4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声环境质量为“较好”;昼间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3.8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好”。两项数据与2023年相比(xiāngbǐ),保持稳定。 在辐射安全方面,全省主要放射性(fàngshèxìng)污染源陆地γ(伽玛)辐射剂量率、水体、土壤等(děng)放射性核素活度(huódù)浓度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各辐射环境自动(zìdòng)监测站气溶胶、沉降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和气碘放射性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在生态(shēngtài)(shēngtài)(shēngtài)保护监管方面,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bǎohùdì)强化监督工作,结合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线索现场核查,深入开展问题(wèntí)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涉(shè)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jiāqiáng)秦岭地区跨区域(qūyù)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年度重点任务,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建立并完善我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推动我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chéngxiào)年度自评估(pínggū)工作;以2个月为周期,组织(zǔzhī)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及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外的重要生态空间疑似生态破坏图斑(túbān)现场核查,持续强化重要生态空间监管,推动《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纳入省人大2025年立法计划,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健全流域(liúyù)横向(héngxiàng)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贯彻落实《生态保护(bǎohù)条例》,积极开展黄河干支流、长江支流、省内其它河流在市州(shìzhōu)及(jí)县区之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yǐyǒu)8个市州、24个县区签订了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先后与宁夏、四川、青海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并与宁夏、四川开展了流域补偿清算。 在应对气候(qìhòu)变化工(huàgōng)作方面,强化碳排放(páifàng)指标管理,会同发改、统计、电力等部门单位探索建立“能碳协同(xiétóng)”分析机制,2023年全省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比例达到时序进度要求(yāoqiú)。例行开展2023年度发电(fādiàn)、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7大行业123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bàogào)与核查工作,圆满完成(yuánmǎnwánchéng)全国碳市场第三个(dìsāngè)履约周期(2023年度)发电行业22家企业(qǐyè)配额分配和履约清缴。CCER(温室气体自愿减排(jiǎnpái))项目开发成效显著,敦煌光热等6个项目年均减排64.45万吨,其中2个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减排量签发名单(míngdān)。推动(tuīdòng)实施《甘肃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导白银、酒泉2市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民乐工业园区2个产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甘肃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指导白银市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据介绍,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兰州(lánzhōu)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兰州新区党(dǎng)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承办的(de)2025年六五环境日以“美丽中国(zhōngguó)我先行(xiānxíng)”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动员全省各界力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gōngjiānzhàn)、建设美丽甘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据了解,六五环境日前期多项宣传活动已于4月份启动实施,其中“美丽(měilì)甘肃 光影记录”生态环境保护原创短(duǎn)视频和“美丽甘肃 镜映绿意”生态环境保护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在全省范围(fànwéi)内共征集到(dào)短视频作品105个、摄影作品2398幅,目前已完成作品评选(píngxuǎn)和公示,将邀请获奖代表在主场(zhǔchǎng)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xíng)颁奖;“祁连回响”甘肃生态文学作品集也将在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fābù);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nián)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和“绿动祁连·文韵悠长”全国知名网络作家甘肃生态环保行两项活动正在开展。 六五环境(huánjìng)日(rì)主场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将于(yú)6月5日上午在兰州新区市民广场举行,届时布设全省及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科普、产业、装备及全省摄影作品和短视频展,开展“建设美丽(měilì)甘肃筑牢生态屏障”全民行动(xíngdòng)倡议签名、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有奖问答、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打卡和“低碳骑行·绿动未来”骑行等活动。
甘肃:“八个方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